为广大币圈朋友提供币圈基础入门专业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炒股技巧> 正文

炒股四季歌技巧(吉他弹唱四季歌技巧)

发布时间:2022-01-04-01:17:01 来源:卫信股票网 炒股技巧

股市中所说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是从几月到几月?

第一季度是1-3月,第二季度是4-6月,第三季度是6-9月,第四季度是10-12月。

炒股四季歌:

冬炒煤来夏炒电,五一十一旅游见,逢年过节有烟酒,两会环保新能源;

航空造纸人民币,通胀保值就买地,战争黄金和军工,加息银行最受益;

地震灾害炒水泥,工程机械亦可取,市场商品热追捧,上下游厂寻踪迹;

资源长线不败地,稀土萤石锗钼锑,偶尔爆炒高科技,超细纤维石墨烯;

重组向来都无敌,定增注资也给力,牛市买入大蓝筹,弱市你就玩玩ST;

年报季报细分析,其中自有颜如玉,高送转股先潜伏,每逢四月涨积极;

国际股市能提气,我党路线勿放弃,赚钱有道勤动脑,股友致富献秘籍。

扩展资料: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

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

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炒股四季歌跟普通的季度是一样的。

季度:就是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

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

第一季度:1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

一般来说股票的相关业绩公告时间一般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沪深交易所一般规定相关业绩报告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发布。

第一季度业绩公告:每年的4月

上半年业绩公告(或半年报):每年的7至8月

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每年的10月

全年业绩公告:次年的1至4月第一季度:1月到3月

第二季度:4月到6月

第三季度:7月到9月

第四季度:10月到12月。

他们和一年四季是相互对应的,下面再给你扩展一些知识:

1. 看公司基本面的时候,报告期显示的财务数据就是按季度显示,比如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等。

2. 股市里面有炒作业绩报表的习惯,特别是半年报(二季报)和年报,也就是公司上半年和全年的业绩报表。业绩好的公司大部分会提前公布,买的到位基本都有十几甚至几十个点的投资收益。

纯手打,望采纳,谢谢。登陆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网站 市场信息 周报、月度报告 、年度报告都有,没有直接的季度报告, 你可以把月度报告加一下 www.chinaclear.cn 。 这的数据保证真实、准确、权威看你说的是哪个国家的股市,中国的季度划分跟自然年一致,第一季度是一二三月,第二季度是四五六月,第三季度是七八九月,第四季度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如果是国外的,可能就不一样了。第一、二、三、四季度分别指1月1日-3月31日;4月1日-6月30日;7月1日-9月30日;10月1日-12月31日。

炒股四季歌技巧

股票中,卖股四技巧是什么?

解决“三大问题”

品种选定后,投资者在正式操作时经常碰到、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有钱拿不住。再好的行情、再牛的股票,也免不了出现盘中震荡和前后反复。

品种选定后,如果踏不准节奏,本想高抛低吸,结果变成高买低卖,当然就难以获利。不少投资者尤其是入市不久的新股民,往往赚钱心切,有钱拿不住,一有钱就买,而买入的对象大多为上涨中的股票,时机多为个股急冲时,因此,建仓成本较高,买入后常被套住。笔者的体会是,一旦手里有钱,不要急于买入。对于多数品种来说,急冲之后都会有回调出现,等股价调整基本到位时再买也不迟。

好股守不住。绝大多数投资者都骑过牛股或准牛股,但从头骑到底的不多。

当大盘指数和别的股票大涨时,投资者一般耐不住寂寞,挡不住诱惑,容易见异思迁,进而用持有的股票(未来的大牛股)去换陌生的股票,结果发现卖出的股票大涨,买入的股票不涨甚至下跌。因此,对于精心挑选、十分看好的股票一定要有耐心。

差价做不好。有些人很会选股,买入时机也很好,股票也拿得住,但就是想做差价却做不好——不是卖出的品种大涨,就是买入的股票大跌。

实际上,对于想做差价的投资者来说,只要测算出一个来回所需的交易成本,摸清个股涨跌规律,在股票急拉时卖出,并换入未启动的股票,再在确保扣除交易成本后仍有获利的前提下,在买入的股票急拉时将其卖出,并逢低接回原卖出的股票即可。

把握“三个阶段”

投资者若想解决上述全部问题并非易事,况且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止这些。投资者若想“操作”好选定的股票,简单、实用的方法在于把握好“三个阶段”:

试探性买入阶段。将某一股票列为待买品种后,先不要一次性全仓买入,即使是十分看好的品种。

有些投资者虽然对所看好品种的基本面、市场估值等有些大致了解,但由于了解时间不长,尚未实际操作过,因而对其特点和规律等也不太了解。从稳妥角度考虑,可以在股票回调时逢低、分批、少量、试探性地买入,以便为后两个阶段的买入作准备。

确定性买入阶段。经过一段时间“试探”,投资者对该股的股性特点有了大致了解,即可在该股探明底部时大胆地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买入“操作”。

确定性买入阶段的时间在试探性买入阶段之后,价格比试探性买入便宜,两个阶段之间的间隔时间则不固定,一般视个股的走势而定。通常情况下,在试探性买入之后,再经历阴跌、急跌、反抽、回探等过程,即可确认为确定性买入时机已到。

抢筹性买入阶段。多数股票的市场走势都很怪异,该涨不涨、该跌不跌。若股票在确定性买入后继续调整,甚至大幅杀跌,即为抢筹性买入阶段出现的标志。

此阶段往往是个股下跌最为惨烈、市值缩水最为严重、投资者感觉最为恐慌的阶段。有时,随着割肉盘、斩仓盘的大量涌出,盘口显示抛盘如注,看起来十分吓人,但经验表明,很多时候都是主力人为制造出来的“紧张气氛”,投资者无须害怕,不要轻易地被这种“吓人”的景象所吓退。留有资金的投资者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应进行抢筹性买入,越跌越买,与主力一起争抢廉价、优质的筹码。

牢记“三大事项”

买入前认真调研。以上三个阶段的建仓动作,尤其是第三阶段的抢筹,前提是对待买股票的充分了解和信任。

一般来说,在试探性买入、确定性买入之后敢于抢筹性买入的品种都属基本面优良、估值偏低、股性较活、调整较为充分、投资者非常熟悉的股票。因此,事先对待买品种进行认真调研,确保在三个阶段操作时做到放心、踏实,是投资者操作时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

买入时坚决果断。无论是试探性买入、确定性买入,还是抢筹性买入,一旦阶段性介入的条件满足、理想的买点出现,投资者就要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按预定的价格买入预定的数量。

在实际委托中,需防止两个极端:一是当待买股票上涨时,须防止因为低位该买未买而出现的后悔情结而产生追涨冲动;二是一看股票滞涨或下跌,又担心买入后被套,在恐惧心理的作用下面对低廉的筹码不敢买入。

买入后越跌越抢。由于确定性买入后,第二阶段买入的价格“中轴”已经确定。

此时,只要股价跌破“中轴”线,就属第三阶段的理想买点。对于留有资金、正等待第三阶段抢筹的投资者来说,当这种机会来临时,只要觉得价格“够低”,就要抓住机会,及时进行抢筹,无需“计较”一时的价格高低和成本得失,直至达到建仓上限为止。

处理好“三个关系”

不同阶段的买量关系。三个不同阶段的具体买入数量不应搞“一刀切”,应以从少到多为宜。

试探性买入阶段一般控制在总买量的三分之一以内,确定性买入阶段控制在三分之一左右,抢筹性买入阶段的量最大,一般以总建仓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宜,原则上越多越好。

机会与极限的关系。一方面,要在“确定性”买入之后,抓住“抢筹性”买入机会尽可能多地买入优质廉价筹码;另一方面,要预先设定上限,严格控制买入总量。

一般情况下,单一品种的买入量应控制在总仓位的五分之一以内,最多不超过三分之一,以防个股出现风险时造成被动。只要仓位一触及预先设定的上限,就要立即停止买入“操作”。

买入与卖出的关系。一方面,要拿得住。对买入的股票要事先设定目标价位或操作策略(长线还是短线),做到不达目标决不罢休,防止好股票“流产”。另一方面,要放得下。

一旦买入的股票价格达到或超过事先设定的目标价就要坚决卖出。如果是作为短线操作的品种,就要严格按照选定的策略进行高抛低吸,切忌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