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怎样进行分析
巴菲特最看重的3个数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未分配利润。还要看看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增长率,经营现金流量,每股净资产,市盈率,有静态,动态,滚动的。现代企业制度下资本家的核心职能就是资本配置和公司治理,他们不直接干预或者从事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资本家的存在价值主要体现为优化资本配置以及通过完善企业治理,减少代理成本,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分工合作”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共同创造企业价值,促进社会进步。推荐两本书
1、如何选择成长股
2、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个问题很简单,找到下一个贵州茅台。
作为普通股民,还是结合走势来选比较好。强者恒强
投资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为:(1)投资者是风险规避的,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2)投资者根据收益率的期望值与方差来选择投资组合;(3)所有投资者处于同一单期投资期。马克维茨提出了以期望收益及其方差(e,δ2)确定有效投资组合。
以期望收益e来衡量证券收益,以收益的方差δ2表示投资风险。资产组合的总收益用各个资产预期收益的加权平均值表示,组合资产的风险用收益的方差或标准差表示,则马克维茨优化模型如下:
式中:rp——组合收益;
ri、rj——第i种、第j种资产的收益;
wi、wj——资产i和资产j在组合中的权重;
δ2(rp)——组合收益的方差即组合的总体风险;
cov(r,rj)——两种资产之间的协方差。
马克维茨模型是以资产权重为变量的二次规划问题,采用微分中的拉格朗日方法求解,在限制条件下,使得组合风险铲δ2(rp)最小时的最优的投资比例wi。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就是说投资者预先确定一个期望收益率,然后通过确定投资组合中每种资产的权重,使其总体投资风险最小,所以在不同的期望收益水平下,得到相应的使方差最小的资产组合解,这些解构成了最小方差组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效组合。有效组合的收益率期望和相应的最小方差之间所形成的曲线,就是有效组合投资的前沿。投资者根据自身的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在有效组合前沿上选择最优的投资组合方案。
根据马克维茨模型,构建投资组合的合理目标是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形成具有最高收益率的投资组合,即有效投资组合。此外,马克维茨模型为实现最有效目标投资组合的构建提供了最优化的过程,这种最优化的过程被广泛地应用于保险投资组合管理中。
马克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思路是:(1)投资者确定投资组合中合适的资产;(2)分析这些资产在持有期间的预期收益和风险;(3)建立可供选择的证券有效集;(4)结合具体的投资目标,最终确定最优证券组合。
[编辑]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扩展[2]
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之后,sharpe(1964),lintner(1965),mossin(1966)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这些模型是在不确定条件下探讨资产定价的理论,对投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之后,研究者进一步扩展了该研究。
jensen michael(1969)提出以capm中的证券市场线为基准来分析投资组合绩效的非常规收益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但由于在非系统风险不能完全剔除的情况下,该模型对投资组合绩效的评价结果不如capm的评价结果,因此该模型在实际中应用不多。
brennan(1970)提出了考虑税率对证券投资报酬影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vasicek,(1971),black(1972)分别研究了不存在无风险借贷时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mayers(1972)提出了考虑存在退休金、社会保险等非市场化资产情况下的资产定价模型的建立;merton(1973)提出了多因素的icapm模型 (intertemporal capm),为后来的长期投资理论奠定了基础。e.linderberg(976、1979)研究了存在价格影响者时的资本市场均衡和投资者的组合选择问题。结果发现所有投资者(包括价格影响者)都持有市场组合和无风险资产的某个组合,故仍可得到形式简单的capm,只不过此时的单位风险价格低于所有投资者都是价格接收者时的单位风险价格。他还证明了通过兼并或合伙,个体或机构投资者可以增加他们的效用,这就是大型金融机构存在的原因之一。
sharpe(1970),e.fama(1976),j.lintler(1970),n.j.gonedes(1976)等分别研究了投资者对资产将来的期望收益、收益的方差、协方差期望不一致时资本市场的均衡,他们得到了形式于标准capm类似的capm。
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条件过于严格,使其在应用中受到一定局限。因此,对于capm的突破成为必然。
stephen.a.ross(1976)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pt)。apt不需要像capm那样作出很强的假定,从而突破性地发展了capm。
black,scholes(1973)推导出期权定价公式,即b一s模型;merton(1973)对该定价公式发展和深化。针对b—s模型假定股票价格满足几何--布朗运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符合实际价格变化的问题,scholes,ross(1976)在假定股票价格为对数泊松发布情况下推导出了纯跳空期权定价模型(pure jump model);merton(1976)提出了扩散--跳空方程(diffusion-jump model);格利斯特和李(1984)研究了基础证券交易成本对期权价值的影响:当存在交易成本时,连续时间无套利定价会因为高昂的交易成本而无法实现;merton(1990)运用了离散时间模型提出了交易成本与基础证券价格成比例的单阶段期权定价公式;波耶勒和沃尔斯特(1992)将merton 的方法推广到了多阶段情形。
拉马斯瓦米,桑达瑞森(1985);brenner;科塔顿,萨布拉曼·彦(1985)以及贝尔和托罗斯(1986)的研究指出,美式期货期权在利率为正的条件下比美式现货期权更易于执行;lieu(1990)应用连续时间定价方法推出了期货纯期权的定价公式;陈,斯科特(1993)进一步研究指出,即使利率是随机的,期货纯期权价值也不受利率的影响;chaudhurg,wei(1994)研究了常规期货期权与纯期权的价值关系,指出期货纯期权的价值高于美式期货期权的价值。harrison,krep(1979)发展了证券定价的轶理论(theory of martingale pricing),该理论目前仍是金融研究的前沿课题。投资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的奠基人是美国经济学家海默(S.Hymer)。1960年,“垄断优势”最初由他在其博士论文《国内公司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先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行为,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Kindleberger)及其凯夫斯(R Z.Caves)等学者补充和发展,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独立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的前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可图的必要条件,是这些企业应具备东道国企业所没有的垄断优势;而跨国企业的垄断优势,又源于市场的不完全性。
1.不完全竞争导致不完全市场,不完全市场导致国际直接投资。
海默和金德尔伯格提出并发展了“结构性市场非完美性理论”(Structural Market Imperfection),不完全竞争问题,表现为四个方面: 商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规模经济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
2.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根据凯夫斯的分类,这些静态优势要素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知识资产优势
技术优势; 资金优势;组织管理优势; 原材料优势。
2.规模经济优势
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理论贡献
1.理论贡献
(1)提出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思路;
(2)提出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区别;
(3)主张从不完全竞争出发来研究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4)把资本国际流动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为其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理论局限性
(1)缺乏动态分析;
(2)该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拥有独占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出口或技术许可证的转让来获取利益;
(3)该理沦虽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现象作了很好的理论阐述,但它无法解释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日益增多的发达国家的许多并无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4)垄断优势理论也不能解释物质生产部门跨国投资的地理布局。
二,内部理论
所谓市场内部化,是指由于市场不完全,跨国公司为了其自身利益,以克服外部市场的某些失效,以及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本来应在外部市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在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并形成一个内部市场。也就是说,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和一体化经营,采用行政管理方式将外部市场内部化。
市场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经营目标不变; 当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促使厂商对外投资建立企业间的内部市场,以替代外部市场; 企业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就形成了跨国公司。
市场内部化的动因和实现条件
1.市场内部化的动因
防止技术优势的流失; 特种产品交易的需要; 对规模经济的追求; 利用内部转移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规避外汇管制、逃税等目的。
2.市场内部化条件
从内部化的成本来看,它主要包括:
通讯成本;管理成本;国际风险成本;规模经济损失成本
内部化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1.内部化理论贡献
(1)优势理论不同的研究思路,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框架并能解释较大范围的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2)内部化理论分析具有动态性,更接近实际。
(3)内部化理论研究和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扩展行为,不仅较好地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跨国公司的迅速增加与扩展,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行为,而且成为全球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理论依据。它被称为跨国公司的综合理论之核心理论。
2.理论局限性
(1)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论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一致的,都是从跨国企业的主观方面来寻找其对外投资的动因和基础。内部化的决策过程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特点,忽视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市场结构、竞争力量的影响等。因而对于交易内部化为什么一定会跨国界而不在国内实行,仍缺乏有力的说明。
(2)在对跨国公司的对外拓展解释方面,也只能解释纵向一体化的跨国扩展,而对横向一体化、无关多样化的跨国扩展行为则解释不了,可见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三,周期理论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维农(R. Vernoon)从动态角度,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直接投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跨国公司建立在长期性技术优势基础上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历的过程有以下三个阶段:
1.产品的创新阶段
具有影响的是高知识的研究与开发技能和潜在高收入的市场条件。维农认为美国最具有这些条件。
2.产品的成熟阶段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大,但产品尚没有实行标准化生产,因而追求产品的异质化仍然是投资者避免直接价格竞争的一个途径。
3.产品的标准化阶段
进入标准化阶段,意味着企业拥有的专利保护期已经期满,企业拥有的技术诀窍也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进入标准化阶段,市场上充斥着类似的替代产品,竞争加剧,而竞争的核心是成本问题。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在维农的产品周期三阶段模型基础上,美国学者约翰逊则进一步分析和考察了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各种区位因素,认为它们是构成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劳动成本;市场需求;贸易壁垒; 政府政策。
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从应用范围来讲,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能解释非代替出口的工业领域方面投资比例增加的现象,也不能说明今后对外投资的发展趋势。该理论没能解释清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现象。此外,该理论对于初次进行跨国投资,而且主要涉及最终产品市场的企业较适用,对于已经建立国际生产和销售体系的跨国公司的投资,它并不能作出有力的说明。资本资产订价模式(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1.为一套叙述性理论架构模式。2.用来描写市场上资产的价格是如何被决定的。其目的在於:1.描述在证券供需达到平衡状态时,存在於证券的市场风险与预期报酬的关系。2.协助投资人创造最佳的投资组合,评估与决定各种证券的价值,使其能制定合宜的投资决策。CAPM模式基本架构如下Re=Rf+β× (Rm-Rf)Re :均衡的预期报酬率Rf :无风险报酬率Rm:整体市场预期报酬率β:股票与市场的报酬相关系数当CAPM成立,且没有超额报酬时α=0 (α值愈大愈好,表示套利的空间愈大)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基本假设:1.者效用是报酬率与风险的函数,且追求效用最大化。2.者对报酬永不满足。3.投资者对具有风险的投资是回避倾向的。4.投资人可以利用无风险利率进行借贷。5.投资者对各证券报酬率的机率分配具有同质预期。6.市场是完全市场,无交易成本,无税赋,个人交易不会影响市场价格,资产可被无限制的分割,故投资者可进行完全多角化投资。CAPM模式之限制:1.CAPM为单一期间模式。 2.CAPM的假设条件与实际不符:(1)场假设:实际状况有交易成本、资讯成本及税,为不完全市场。(2)性预期假设:实际上投资人的预期非为同质。3.利率相等,且等於无风险利率之假设:实际情况为借钱利率大於贷款利率。4.率分配呈常态假设,与事实不一定相符,报酬率不可能小於-100%。 5.CAPM应只适用於资本资产,人力资产不一定可买卖。 6.估计的β 系数指代表过去的变动性,但投资人所关心的是该证券未来价格的变动性。 7.实际情况中,无风险资产与市场投资组合可能不存在。资料来源1:避险基金理论与投资策略,蔡明君著,p.104~p.105,财讯出版社,1999年9月资料来源2:理财精算网
- 上一篇: 股票从基础到精通讲解(有讲解股票基础视频)
- 下一篇: 股票基础专业知识(股票基础理论知识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