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炒股,第一次买什么股票?至少要用多少钱?去哪儿买?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建议还是先学些系统的股票知识,再入市。 股票对应最小单位是1手,1手100股。如股票价格5块,那么500就可以买了。 买之前需在证券商开股票户,还需要再银行开存管户。
没有资金限制,只要拿本人身份证和一张本地银行卡到证券公司开户就行了,然后再去银行办理托管,炒股没有资金限制,随便多少,每次买进最少买100股,卖的话没有限制。
??如何炒股:?
??首先凭身份证到当地的证券登记公司(有的券商也代办)办理一个沪深交易所的股东账户卡,选择一家证券营业部开户,签订一份合同,领取资金账户卡,存入一定现金(支票)。?如何买卖股票?:?必须指明买进或卖出股票的名称(或代码)、数量、价格。并且这一委托只在下达委托的当日有效。委托的内容包括你要买卖股票的简称(代码),数量及买进或卖出股票的价格。股票的简称通常为四至三个汉字,股票的代码为六位数,委托买卖时股票的代码和简称一定要一致。同时,买卖股票的数量也有一定的规定:即委托买人股票的数量必须是100的整倍数,但委托卖出股票的数量则可以不是100的整倍。?委托的方式有四种:柜台递单委托、电话自动委托、电脑自动委托和远程终端委托。?1.?柜台递单委托就是你带上自己的身份证和帐户卡,到你开设资金帐户的证券营业部柜台填写买进或卖出股票的委托书,然后由柜台的工作人员审核后执行。?2.?电脑自动委托就是你在证券营业部大厅里的电脑上亲自输入买进或卖出股票的代码、数量和价格,由电脑来执行你的委托指令。?3.?电话自动委托就是用电话拨通你开设资金帐户的证券营业部柜台的电话自动委托系统,用电话上的数字和符号键输入你想买进或卖出股票的代码、数量和价格从而完成委托。?4.?远程终端委托就是你通过与证券柜台电脑系统连网的远程终端或互联网下达买进或卖出指令。?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时间是每周一至五,上午9:30至11:30,下午1:00至3:00。法定假日除外。
??1.印花税0.1%?2.佣金0.2%-0.3%,根据你的证券公司决定,但是拥挤最低收取标准是5元。比如你买了1000元股票,实际佣金应该是3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3.过户费(仅仅限于沪市)。每一千股收取1元,就是说你买卖一千股都要交1元?4.通讯费。上海,深圳本地交易收取1元,其他地区收取5元?
??4.实用学习?股票基础知识讲座如何分析均k线:
第一讲:?==/v.swf
第二讲:?==/v.swf
第三讲:??股票知识的书籍(电子版)网站,
这三个站点的内容比较适合初学者
????新手必看朋友,
??希望上面这个网址对你有帮助。
??以上是入市必须要办理的手续和要知道的事项,建议你到交易所去看几天,熟悉一下股票名称和代码,k线形态,买卖程序等等,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随便问一下周围的股民,他们都会很耐心的给你解释的。既然投资炒股,就该略微花些时间和成本,推荐你买本叫做《股市操作学》的书,作者叫张龄松,他在这本书里很详尽的说明了股市几十年的种种现象,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的。其实炒股很简单,不过炒好了可不容易,要多看、多听、多分析,真正能成为高手,还需时间的磨练。
股票的价格是怎么定的
股票市场作为一个虚拟资本市场,其交易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使用价值,而是为了获得股票的未来收益权,即买股票是为了获取资本的增值。在一个买卖双方信息对等的市场,卖者为什么愿意卖出?排除诸如股票持有者急需用钱等特殊原因外,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股票买卖双方对股票价值的分析出现了差异,二是买卖双方对股票价格的分析出现了差异;前一种可能是由于股票价值分析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后一种可能是在对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股票价格波动的基础是股票交易价值,即股票价格是围绕股票价值与常态泡沫之和波动的,常态泡沫是虚拟资本的伴生物,是虚拟资本不同于实物资本的运行特点和运动轨迹的必然产物。因此,股票市场存在泡沫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因为股市存在泡沫而否定股市的正常运行,相反,常态泡沫的存在还有利于提高市场活跃度,有利于股市筹资功能、价值发现功能以及投资者赚钱功能的实现。
1。每股净值。即会计报表上的资本净值除以发行股数。即为每股净值!
2。股票面值。即股票发行公司发行时。印在股票上票面金额。
3。股票市价。即股票在市场上交易。根据买卖成交所决定的价格!
股票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你知道了吧!供求决定,股票本身就是个商品。
指数是这个指数所有股的平均加权综合值。也就说是所有股票的综合表现来决定。在大陆股市赚钱,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做庄或做庄家相关人。有些上市公司股票,在大环境(如经济增长、利率)与其实际业绩均无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内(一二个月或三四个月)会涨二、三倍或者跌四、五倍。何故?庄家之为也。其手法是,对敲,自买自卖。在拉抬时,不断少卖多买;在打压时,不断多卖少买。接近拉抬目标价位,手中已拥有大量股票时,就逐步出货。同样,在打压价位时,开始逐步进货。庄家通过这两种手法的交替使用,达到快速盈利的目的。这里关键是:
一、自买自卖对敲盘。为了使这种违反证券纪律的行为不致被发现,庄家要拥有数十个乃至一二百个户头(在大陆个人是凭身份证到当地证券登记公司办理深、沪股市的帐户)。庄家多是大企业,或以大企业担保获得的个人贷款。若以公司户头或某一个人的户头,这样对敲拉抬打压,很容易暴露。所以,预先必须准备多个户头。个人身份证一般是在农村购买,购买一个身份证约五十元即可得(因农民补办一个身份仅需十元,何况身份证对农村老人本身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有一批专门收购贩卖农村老人身份证的掮客)。这样,庄家的股市操盘手可以凭借自己拥有的多个不同帐户进行对敲,使证券管理部门难以发现。
二、准备做庄资金。依据选定股票的类型(上市股票量的大小及市价)及拟做庄的时限筹集相应的资金。如某股票上市量为一千万股,现市价为十元,一般能控制三四成,即有三、四千万元就可。大的证券公司自有资金雄厚,且往往与商业银行是关联的。(许多证券公司原来就是银行办的,现名义上虽已分离,但实际上关系密切,银行借款是较容易的),所以,大的证券公司往往能同时做许多股票的庄家,有些工商企业用自有或银行的贷款,也能做些股票的庄家,有些外资(主要是港台的个人资金)以购买大陆个人身份证的办法或为大陆的私营企业主,也能做一些股票的庄家。大陆现上市股票约上千家,其中较活跃的股票,多是以庄家为后盾的。举一个例子,笔者教过的一个研究生,后在一家上市公司(乡镇企业)任证券部经理,平常老板给他一千万元炒股,他做副庄家(一般主庄家要找几个副庄家,这一点在后面谈)。有次,因某公司将出卖土地给港商,即当年业绩会有大的变化,老板向银行借得一亿元的三个月短期贷款。此经理用此一亿元,又找了二、三个副庄家,共约一亿五千万元,将这家公司的股价炒高一倍半,扣除贷款利息、证券交易税与交易费,在两个半月内,实赚八千万元,老板即奖证券部四百万元,这位经理个人分得二百万元。
三、庄家类型。(a)大的证券公司多是单独做庄或与其要炒作的上市公司联合做庄。这类庄家资金实力雄厚,且可利用上市公司的真假信息进行炒作;(b)上市公司自己炒自己的股票,如深圳发展银行一九九六年即动用自己的数亿资金将自己公司的股票炒高了几倍;(c)几家上市公司联合相互炒作对方公司的股票,然后利盈分成;(d)国有大企业单独做庄,并提供资金或信息让其相关的企业,如附属的服务公司,或其亲戚朋友当大的跟庄者,一起哄抬股价,在达到目标价位时,通知相关企业或个人先出货,这样做庄者与其相关人员均可获利。如出货不顺利,国有大企业庄家宁可自己受困,也要让这些相关企业和个人先出货盈利。因即使庄主的货出不去,压的是国家的钱,而盈利的则是与公司高级管理层相关的个人 。
四、利用上市公司年报、特别是中期报表(中期报表无须会计事务所审核)盈利的升降,来拉抬或打压股价。与上市公司联手的庄家,若手上持有大量股票,则将报表利润提高,使之大大高于预期,以便拉高出货;若庄家拟做这家公司的股票,手上持股又少,则压低报表利润,使之大大低于预期,以便压低吸筹。因许多上市公司只是某个大公司的子公司,它可通过内部资产的调整,或大公司内部货品交易价格的高低调整,达到上市公司盈利高低的变化。如上海钢运公司一九九六年亏损,一九九七年一月到十月亦然,但到十二月份突然每股盈利三毛多。其变化并非钢运公司业绩变化,而是母公司将赚钱的子公司划入,而将属于钢运公司的另一赔钱的公司划出,这一所谓资产重组,使之股价大涨。
五、利用各种证券报刊,传递真假信息,编造各种并购及盈利预测造市。
上述种种做庄行为,政府证券管理部门并非不知。一是难以查证,二者证券管理部门人员多是这种庄股炒作的受益者。庄家通常将消息先透露给这些管理部门的少数人,他们知道了进出货的目标价位,当然获利甚丰。所以,管理部门人员多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尽管政府高层和证券法规禁止这类庄家炒作行为,但实际上却无法解决。更何况大陆上市公司多为国有企业,其业绩均难以支持其股价,若真禁绝了庄家的违法炒作,大陆股市也就半死不活了,那就难以有新的公司上市,难以让民众自动掏钱买股票,给国有企业提供无偿资金了!1. 市价---股票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撮合而成...你所说的按市价买卖,是把价格一报入就能成交的,而不需要配对,只是系统在报价时把买卖的第一价都变成了第二个价位的数字,所以成交才快,不过有时这样的报价,由于按价格优先的原则,所你能先于别人成交,有时甚至还可能按第一价格成交的,当别人比你还心急时。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易习惯!卖出的价格是按你委托的那个价钱来成交,但是买入的时候会比你委托那个价钱高1-2分钱,是因为要收取手续费等等的费用2. 现价--首先建立估值体系,根据估值体系确定目标价,
然后决定相应操作。
一般而言,估值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 现金流量折现法(DCF);
? 相对价值法;
? 期权估值法。
在介绍基本的估值方法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企业价值?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根据资本市场信息或企业内部信息,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用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折现率进行折现所做的综合判断,就称为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不是用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算出来的,算出来的只能是一种判断,随着在资本市场上,大家都提供一种判断,综合起来就大致确定出企业证券的价值,它是个波动的概念。因此,企业价值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以及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折现率。
决定市场价值的要素,第一,要看投资者,即追求投资回报最大化的机构和个人;第二,必须要有一个现代企业,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必须是投资者实现投资回报的社会组织和载体;第三,就是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第四,是基于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和资本市场信息而做出的综合判断。
基于不同的模型,现金流量有不同的定义。但无论用何种模型对企业进行估值,一方面要看生产经营: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等等。另一方面要看资本经营,怎样把债务和权益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这就要用生产经营得到的利润,除以整个投资资本,得到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然后减去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因此,在估值时,既要考虑到生产经营成本,又要考虑到资本经营成本。综合起来,对于企业的价值,最后就形成一个判断。
在进行价值评估时,国内企业存在一个误区。国内企业常常用很多陈旧的会计方法来进行资产评估,其实这并不妥当。因为,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要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来判断。假如现在向投资者介绍一个投资机会:某企业有一套全新的生产线设备,生产20英寸黑白晶体管电视,准备发行1万股普通股股票,请各位投资者来投资,钱一到,立即到人才交流中心招人,一个星期以后投产,这些资产值不值钱?投资者愿不愿投资?投资者肯定不愿投资。但资产评估却根据设备、厂房、折旧等一系列指标,然后根据财务规定,得出值多少钱来(见图表1-1)。
现在换一种情况,某企业想做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家电交易商,全国有2500万网民,只要上网点击,一周内就能把货送到,该企业有20个计算机软件专家,现在准备发行普通股股票融资,恐怕有人愿意投资有人不愿意投资,关键要看企业价值,即企业今后的发展能否带来利润。因此,对资产评估,有时可以参考,而有时概念就不是很清楚。
图表1-1价值评估不同于资产评估
价值评估资产评估
? 用折现现金流量方法
? 使用来自资产负债表
和损益表的信息?对资产的现价进行估算
? 较长期的时间范畴
? 预测今后发展
? 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一、现金流量折现法(DCF)
▲ 基本原理
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未来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V=∑tCFt/(1+rt)n
其中:V = 资产的价值;
n = 资产的寿命;
CFt= 资产在时期t产生的现金流量
rt = 反映预期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折现率
▲ 现金流量折现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基于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估价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被估价资产当前的现金流量为正,并且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发生时间,同时,根据现金流量的风险特性又能够确定出适当的折现率,那么就适合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方法。但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实际情况与模型假设条件相差越大,现金流量折现法的运用就会变得越困难。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进行估值将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 陷入财务困境状态的公司
公司处于财务困境状态下,当前的收益和现金流量通常为负,并且无法预期公司未来何时会出现好转。对于此类公司,由于破产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就十分困难。对于预期将要破产的企业,使用该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对于那些预期会绝处逢生的企业而言,应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时也必须要预测未来现金流量何时为正,数额多少,因为仅计算负现金流量的现值将会导致公司整体价值或股权的价值为负。
? 周期性公司
周期性公司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往往随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经济繁荣时,公司收益上升,经济萧条时则下降。很多周期性公司在宏观经济极度萧条时,会与处于困境中的公司一样,具有负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如果对这些公司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进行估值,通常要对预期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平滑处理。对于此类公司,在估值前对宏观经济环境进行预测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预测必然会导致分析人员的主观偏见,并且成为影响估值结果的一个因素。
? 拥有未被利用资产的公司
现金流量折现法反映了公司当前所有产生现金流量的经营性资产的价值。如果公司有尚未利用的经营性资产(当前不产生任何现金流量),这些资产的价值就不会体现在公司总价值中。同样,当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资产也会产生类似问题。通常可以从公司外部得到此类资产的价值,然后将其加到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出的价值之中。
? 有专利或产品选择权的公司
公司常常拥有尚未利用的专利或产品选择权,它们在当前并不产生任何现金流量,预计在近期内也不能产生现金流量,但它们是有价值的。对于这类公司,现金流量折现法会低估它们的真实价值。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加以克服。首先在公开市场上、或者运用期权定价模型对这些资产进行估价,然后将其加入到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出的价值之中。
? 正在进行重组的公司
正在进行重组的公司通常会出售它们的一些已有的资产,购买新的资产,并且改变它们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一些公司进行重组时还会改变其所有权结构和管理层的激励方案。每种变化都将使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变得更为困难,并且会影响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特征,并进而影响折现率。历史数据会对这类公司的估值产生误导作用。但是,即使是对于投资和融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如果预测的未来现金流量已经反映了这些变化的影响,并且折现率已经根据公司新的业务和财务风险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那么仍然可以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
? 涉及并购事项的公司
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来对目标公司进行估值时,至少需要考虑与购并有关的两个棘手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购并是否会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的价值是否可以评估?在假设购并会产生协同效应,并且协同效应会影响公司现金流量的情况下,可以单独估计协同效应的价值。第二个问题是公司管理层的变动对公司现金流量及其风险的影响,这一点在敌意收购中尤为明显和重要。这些变化的影响可以而且应当体现在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及所选用的折现率中。
? 非上市公司
现金流量折现法要求根据被估值资产的历史价格来估算风险参数,因此,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对非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时,最大的问题是公司风险的度量。由于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所以这一要求无法满足。解决方法这一是考察可比上市公司的风险,另一个备选方法是根据非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指标来估计其风险参数。
企业的价值等于以适当的折现率对该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所得到的现值,这里所产生的问题是:如何界定现金流量?什么是适当的折现率?虽然解决这些问题的许多备选框架都能得出同样准确的结果,但本文只推荐其中的两种,分别称为“自由现金流量(FCF)折现模型”和“经济增加值(EVA)模型(又称经济利润模型)”,并建议对非金融公司估值时采用这两种模型。其他一些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各有特点,使用起来受到限制,本文不再详细提及。
1、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运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对企业权益估值,是将企业的经营价值(可向所有投资者提供的实体价值)减去债务价值以及其它优于普通股的投资者要求(如优先股)。经营价值和债务价值等于各自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而选择的折现率一定要反映各自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
经营价值
经营价值等于预期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自由现金流量(FCF)等于企业的税后净经营利润加上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运资本需求的变化、资本支出以及其它资产方面的投资。它未纳入任何与筹资有关的现金流量(如利息费用和股息等)。对于这一估值模型来说,自由现金流量是正确的现金流量,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经营业务所产生的能够向公司所有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供应者提供的现金流量。
为了与定义相一致,用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的折现率应反映所有资本供应者按照各自对企业总资本的相对贡献而加权的机会成本,这称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某类投资者的机会成本等于投资者从同等风险的其它投资中得到的期望回报率。
企业估值的一个新问题是企业寿命的无限期性,解决的方法是将企业寿命分为两个时期,即明确的预测期及其后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可作如下表示:
企业价值(FV)= 明确的预测期期间的现金流量现值+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现金流量现值
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价值系指持续经营价值(CV),可以用简单的公式估算持续经营价值,而无须详细预测在无限期内的现金流量。
企业的债务价值等于对债权人的现金流量按能反映其风险的折现率折现的现值。折现率应等于具有可比条件的类似风险的债务的现行市场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估值当日尚未偿还的企业债务须估算价值。对于未来借款可假定其净现值为零,因为由这些借款得来的现金流入与未来偿付现金流量的现值完全相等,是以债务的机会成本折现的。
企业的权益价值等于其经营价值减去债务价值以及其它优于普通股的投资者要求(如优先股),并对任何非经营性资产或负债进行调整。
2、经济增加值(EVA)模型(又称经济利润模型)
经济增加值模型说明,企业的价值等于投资资本额加上预期未来每年经济增加值的现值。即:
企业价值(FV)= 投资资本 + 预期未来每年产生的经济增加值的现值
经济增加值(EVA)又称经济利润(EP),它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利润。传统的会计利润扣除了债务利息,但是完全没有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经济增加值(EVA)不仅扣除了债务利息,而且也扣除了权益资本的成本,因而是一种真正的利润度量指标。从公式的角度讲,经济增加值(EVA)等于税后净经营利润(NOPAT)减去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成本。
经济增加值模型优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因为,经济增加值可以衡量公司在任何单一时期内所创造的价值,而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却做不到。经济增加值(EVA)定义如下:
经济增加值(EVA)= 税后净经营利润 - 资本费用
= 税后净经营利润 -(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投资资本=营运资本需求 + 固定资产净值 + 其它经营性资产净额
二、相对价值法
▲ 基本原理
在相对价值法中,公司的价值通过参考“可比”公司的价值与某一变量,如收益、现金流量或销售收入等的比率而得到。相对价值法基于经济理论和常识都认同的一个基本原则,即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类似的交易价格。按照这一原则,评估一项资产价值的一个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由消息灵通的买者和卖者刚刚进行完交易的、相同的或者至少是相近的可比资产。这一原则也意味着被评估资产的价值等于可比资产的交易价格。
然而,由于结构、规模、风险等方面的差异,实践中找到一项直接可比的资产相当困难。处理的方法是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涉及到两个数值,一个是价值指标,另一个是与价值有关的可观测变量。运用相对价值法评估公司价值,需要得到可比公司的价值指标数据和可观测变量数据以及目标公司的可观测变量数据。
用数学语言表示相对价值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熟悉这种方法。以V表示价值指标数据,以X表示可观测变量数据。相对价值法所依赖的关键假设前提是目标公司的V/X比率与可比公司的V/X比率相同,如下式所示:
V(目标公司)/X(目标公司)= V(可比公司)/X(可比公司)
变形可得:
V(目标公司)= X(目标公司)× [ V(可比公司)/X(可比公司)]
只要V/X比率在各个公司之间保持常数,上式对于所有的可观测变量X都成立。为此,在应用相对价值法时,一个关键的步骤是挑选可观测变量X,要使得这样一个变量与价值指标有着确定的关系。
▲ 相对价值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对价值法的优点在于简单且易于使用。使用该方法可以迅速获得被估值公司的价值,尤其是当金融市场上有大量“可比”资产进行交易、并且市场在平均水平上对这些资产的定价是正确的时候。但相对价值法也容易被误用和操纵。因为,现实中绝对没有在风险和成长性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公司或两种资产,“可比”公司或资产的定义是一个主观概念。因此,在选择“可比”公司或资产时容易出现偏见。尽管这种潜在的偏见也存在于现金流量折现法之中,但在现金流量折现法中,必须说明决定最终价值的前提假设,而在相对价值法中,这种前提假设往往不必提及。
相对价值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会将市场对“可比”公司或资产定价的错误(高估或低估)引入估值之中。而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基于特定公司自身的增长率和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它不会被市场的错误所影响。
尽管在实际操作中还使用其它一些比率,但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四种比率:
? 市盈率(P/E);
? 公司价值/自由现金流量(EV/FCF);
? 公司价值/销售收入(EV/S);
? 公司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收益(EV/EBITDA)。成交量,也就是资金量,下同资金的买进卖出决定的股价。
- 上一篇: 买卖股票基础规定(大股东买卖股票的规定)
- 下一篇: 股票短线基础知识(股票均线图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