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最重要的基本面指标是那些?股票最重要的基本面指标是那些?
市盈率,市竟率,主营利润(如果年报很好主营利润又很底说明这个公司并没有成长性因为利润来自不确定的方面)。
物流基础功能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是哪几项为什么?
物流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注册制利好哪些股票?哪些券商股和创投股最受益
在制度推行前三个月,市场或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反应。至于推出后,财经评论员于涵表示,创业板、中小板的供给将快速增加,估值水平会下降,小票或受影响。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注册制推出后,随着股票上市数量明显增大,对市场里没有业绩支撑的垃圾股、题材股、壳资源等也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具体标的上:
(1)投行实力较强,尤其是IPO储备项目充足的综合性券商。
推荐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建议关注国信证券。
(2)创投类标的。
海通证券称,注册制启动后,企业上市变得更加容易,创投公司的退出周期将大幅缩短。同时流动性的增强也将提高创投公司参股企业的股权价值,投资收益或将显著增长。建议关注鲁信创投。
长江证券则推荐国元证券、西南证券和华泰证券;创投标的方面,除了鲁信创投外,长江证券还推荐华仁药业和钱江水利。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究竟迎合了谁的需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从1994年到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共支付了6530次股利,其中共计支付现金股利4034.68亿元。当年支付股利的公司占当年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比例达60%。为什么上市公司要支付股利?传统的税收理论、信号模型以及代理假说等公司股利政策理论实际上都没能最终完整地解释清楚Black(1976)所提出的这个“股利之谜”。最近由美国哈佛大学Baker和纽约大学Wurgler共同提出的股利迎合理论从行为财务出发,认为公司之所以支付股利,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必须理性地满足股东对股利不断变化的需求(Baker和Wurgler,2004a、2004b)。但是我国部分学者最近的研究却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并没有迎合投资者的偏好(王曼舒、齐寅峰,2005)。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没有迎合股东的需要吗?还是只迎合了部分股东的股利需要?这是本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一、理论解释Baker和Wurgler指出,基于某些心理因素或制度因素,投资者往往对支付股利的公司股票具有较强的需求,从而导致这类股票形成所谓的“股利溢价”(dividend premium),即支付股利公司......在原来的圈钱市场和套现市场基础上慢慢延伸出一个并购市场来。 经营公司好比长途跋涉,在a股上市相当于得到了一匹好马。但过去的资本市场上看到马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宠物收集(持续圈钱),杀马吃肉(套现离场),很少用他来当坐骑(并购杠杆)。从2011年期,宠物收集和杀马吃肉的事情还有人干,但策马奔驰的事情渐成风潮了。 为什么在这个时点并购大潮就不可阻挡的出现?是因为现在a股的环境、政策、工具更加支持并购,以下罗列十个重大改变。 到底2011年以后出现了什么? 首先,对公司用dcf估值法居功至伟,没有这个方法和市场比较法,就只能用净资产重置法,甚至更加悲催的注册资本法,没有人会把公司卖掉。 第二,商誉不摊销紧随其后,财务制度这个与欧美接轨的改革在新世纪前几年出现时,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并购的一个重要的基石(公允价值是另一个基石)。 第三,证监会对市场化定价的开放态度和支持措施。 第四,对赌条款中的双向对赌设计。 第五,业绩承诺,业绩预测和灵活的补偿安排。 第六,平行审查的理念,违规检查和交易核准可以并行,大大地节省了审核时间。 第七,无关放行(当年并购消息一走露,并购就彻底告吹。相当于新婚小两口洞房被艳照,不去抓偷拍者,反而把结婚证撕了。后来改成泄露与双方无关,并购就放行)。 第八,市值管理理念。行业内逐渐认识到市值是并购的基础。甚至有人开始谈论商誉管理。 第九,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出现了一批愿意探索的上市公司(所谓gamma板块)。 第十,财务顾问(或者投资银行)在原来的ipo券商基础上分化出来。现在围在并购的上市公司周围有八个合作伙伴:投行,律所,财经公关,专业审计小组,券商,评估,过桥或夹层基金,银行。 短期内并购市场上还需要什么支持手段?特别是哪些监管方面的支持?目前可以列出以下十个方面的建议。 期望的改进之一:三个月禁令。并购停牌时,上市公司被要求承诺,如果交易失败,三个月不再策划并购。实际上有些失败,不是上市公司停牌诈胡炒股价,而是谈判的不幸结果。三个月的禁令应该有条件放开,至少可以申请豁免。 期望的改进之二:平行审批。虽然没有明文禁止,实务上发新股或重大重组只能一单一单申报,上市公司无法平行申报多个无关并购案,只能顺序等待,或者强行包装成相关收购。 期望的改进之三:发股的小单免审。审批虽已加快,但是大小并购都审不一定都必要。比如标的估值小于公司市值的百分之二;比如年度累计非审批并购估值小于年度平均市值的百分之五。可以设计简易审批或豁免审批,给股东大会一个自决权。 期望的改进之四:股东查询频率和内容。并购本质上是市值pk估值,对市值管理来说,每月只能查询前五十名流通股东不利于及时维护股东关系。比较足够的信息是每周提供前一百名流通股股东名单,和前一百名机构股东名单及其联系人。 期望的改进之五:对赌的股票支付或认股权证支付。a股的并购现在已允许业绩对赌,也允许并购标的赌赢(最早为保护小股东权益只能输不能赢)并用现金支付。如果能用认股权证支付,将会大大减轻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期望的改进之六:配套融资的限额和用途。配套融资是创业板不开放再融资的变通解决办法。上限定在25%只是个经验估计,突破此限就要跨部门审核,配套融资只限本标的使用也过于严格。一旦再融资放开,此条规定就没有意义了。 期望的改进之七:对赌之外的互赌。在打包并购中,不同实体共同与上市公司对赌,但如果他们在三年对赌期内增长速度不一致,奖勤罚懒的思路自然会引起互赌(互相补偿股份)。现有政策不支持股份保留(悬空)再分配,也不支持认股权证方式的调整,导致未来打包实体间的不公平感受。 期望的改进之八:外籍人士股权。当并购标的原有股东不是中国公民或机构时,按现有政策,用股票支付就成了并购中巨大的障碍。如果能参照ipo的政策,允许外籍人士或外国机构持有股权,那些有海外背景的pe投资的公司就会成为并购标的。 期望的改进之九:一次审批两次发行。目前并购时如果一次性收购标的公司的百分之百,会产生大规模商誉,将来处理商誉时难度加大。如果能一次审批,两次发行,第一次并购51%,半年后再并购49%,几乎可以减少一半商誉。 期望的改进之十:资产包融合和调整。每次并购产生的商誉都对应着一个特定资产包,随着并购后期的整合,上市公司和并购实体的交叉,以及各并购实体之间的协同,资产包的融合和交换变成常态。会计规则和评估方法应该适应这种变化,对新的资产包计算商誉,而不是妨碍被并购实体的整合。 (来源:雪球话题) 关键字: 并购
- 上一篇: 零基础学股票交易规则(基础层股票交易规则)
- 下一篇: 基础版块股票(石油板块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