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包括哪五个方面的振兴
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关键是在农业发展观上开展一场深刻革命,一方面是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运用和农业资源养护;而另一方面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人居空间,从厨房洗手间垃圾箱改起,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3年行动计划。
乡村振兴中的五大振兴是什么
乡村产业振兴包括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着力增强内生发展能力、着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建设宜业宜居的美丽生态家园、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
农村金融如何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我们以山东省莱阳市发展现代农业为例,在剖析现行金融制度对现代农业发展制约的同时,提出了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县域金融机构多元化深度不够。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农户和个体工商户,从贷款期限、额度和方式上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领域虽然近些年不断拓宽,但政策性业务,如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并未有效发挥;邮政储蓄银行因受自身经营管理的限制,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新出现的新三类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数量极少,服务能力有限。 金融中介组织缺失。借助民间资本兴建起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不到银行贷款所要求的条件,加之县域基本没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担保公司、信托公司或者金融租赁公司等中介机构,中小企业在急需资金时,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因而丧失了很多发展良机。 民间融资长期得不到认可。民间积累了大量财富,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银行信贷资金缺位的情况下,民间借贷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通过民间借贷融资高达8000亿元至14000亿元。民间借贷在历次金融改革中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地位得不到认可、发展得不到支持。 农村地区信用体系不健全。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征信工作开展的较晚,对贷款客户资料的收集存在不少困难,目前农村的各类企业法人和农民的信用档案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而少有的中介机构服务又不规范,信息经常失真,银行发放贷款面临很大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层次性,各种需求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表现出较强的多样性。因此,应从功能视角出发,以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为标准,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继续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织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协调运转的机制,打破和消除垄断格局,真正形成基于竞争效率的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消除农村地区出现的金融服务空白。 深化县域金融机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激励机制。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因此,对信贷资金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对金融机构发放的涉农贷款进行利差补贴、税收减免,给予农村金融机构更加灵活的呆账核销政策和存款准备金政策,并实施差别化监管,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建一个可持续的融资机制。 健全金融中介机构,为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提供专门服务。应由政府出面或者出政策,成立各种类型的担保公司,为产品有订单、订单有效益的中小加工企业贷款提供融资担保,同时积极推动民营资本参与组建担保公司,拓宽担保公司资本金来源的渠道;发展信托业务,通过为中小加工企业发行各种信托产品,筹集发展生产所需资金;大力兴办金融租赁公司,积极发展金融租赁业务,为中小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租赁服务。 放开民间借贷,为中小加工企业多渠道融资开辟合法途径。顺应经济发展要求,加强对民间融资的引导与规范,尽快出台“放款人管理条例”,赋予民间借贷应有的法律地位,明确其性质、活动范围、运作方式和借贷原则等,建立长效管理和监测机制,适时向社会披露信息和风险提示,为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证,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弥补农村金融市场信贷资金不足的作用,为县域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服务。 加快农村征信工程建设,为现代农业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目前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农户、中小加工企业等征信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对征信工作的认识,使其逐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统计报表等规章制度,提高与银行打交道的能力。同时,不断完善征信评价机制,规范对农户、中小加工企业信用评定的管理工作,把其作为对农村金融考核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农村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未来农村商业银行品牌塑造和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上海奥古特机构专家认为,中国农信社在向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转型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梳理建设是前提;品牌战略规划是开端;品牌管理组织构建是重点;延伸产品创新是关键,系统化服务顾客是目标。概括地讲,迫切需要进行的是企业文化和品牌塑造的双重建设问题。目前,我国的金融企业在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能力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农信社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占比仍然较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济案件时有发生,经营中潜在风险在增大等。随着农信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与旧、正确与错误、创新与守旧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交织出现,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也必然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不仅仅只是分配制度的改变,更主要的是文化认同与融合度的问题。由此,要通过建设新型金融企业文化来调整好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利益团体的冲突。与上下级协调一致,以保证政令畅通;与部门间及时联络,以利信息的沟通;与员工交流感情,以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避免冲突,清除各种障碍,为共同目标奋斗。
同时,这也是未来农村商业银行进入市场竞争的需要,因为企业形象是未来竞争的重要手段。当前,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银行都在不断创新服务和丰富金融产品来争夺市场份额。这就要求金融企业进行内部整合与提升。开展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工程建设。统和文化资源,构建一致识别性。创建适应未来竞争需要的文化机制。而领导者的个人品格,特质与领导风范也是塑造内容之一。在对外识别方面,必须建立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与策略协作关系,确保企业形象的品牌化效应。要做到以上这些,就必须建立和发展金融企业文化,用金融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强烈的归宿感和信念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金融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十一五”时期我国银行业发展趋势,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有望全部上市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已经迈出了重要的实质性步伐。在补充资本金、资产剥离、发行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等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已经顺利完成。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实现在香港上市,中国银行有望近期上市。股份制改造使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更趋完善,上市使得商业银行通过接受资本市场的严格监督,不断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并更加注重资本市场的约束 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从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首度入股光大银行算起,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今年正好进入了第10个年头。在这段不算短的时间内,中国的16家银行接受了19家境外金融机构不同程度的入股,总投资近165亿美元。外资从一开始的探路式财务投资人,慢慢转化成参与实质经营管理的战略投资人,他们在掘金中国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中国的银行业生态法律法规……2005年以来,中资金融机构出让股权的总标的金额已超过200亿美元。笔者以为从2006年开始,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已然是作为中国银行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几乎必然步骤,也将成为国际金融圈的最大热点,不过从步伐上看在整个“十一五”时期会呈现逐年递减趋势。2006年中国银行业“能够卖的”和“可以卖的”资产目前已经让外资参股得差不多了,到2007年,中资银行剩下的可能是外方不愿意接受的、或者我们不愿意卖给外方的部分,到时候速度将会下降,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而中资商业银行引入外方高层管理者,将改变中资商业银行惯性思维和行为,有利于改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健全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总之,随着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对中资商业银行参股的增加,将使中资商业银行的微观机制得到进一步改善,一个有利于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微观体制将进一步完善。以上内容中所涉及到数字来根据中国银监会对外公布数字整理,可参考
- 上一篇: 金融资讯广州(最新金融经济资讯)
- 下一篇: 金融资讯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