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大币圈朋友提供币圈基础入门专业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正文

金融资讯传导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06-19:35:04 来源:卫信股票网 股票资讯

中国金融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哪些主要的创新成果

柠檬给你问题解决的畅快感觉!

利率市场化、股指期货、创业板……

感觉畅快?别忘了点击采纳哦!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雕版印刷术: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了约四百年。

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指南工具——司南。宋代人们将磁化钢针支撑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这就是指南针,也叫罗盘针。 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 科技发明:锯子、水车、地动仪、天文台、犁、火箭、攻城车、投石车、纺车、船、孔明灯…

金融资讯传导成果

金融危机在信贷市场上的传导

金融危机是如何传导到全球的?

次贷危机虽发端于2007年,但真正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还是今年9月以后的事。随着雷曼兄弟、美林、AIG等相继倒下,几乎在短短一个月内,危机便迅速蔓延到欧洲、俄罗斯、拉美、亚洲等地区,而一些小型经济体甚至已处于“国家破产”边缘。

对于次贷危机的起源,舆论已基本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其一是自2001年以来,美国长期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助长了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其二是以华尔街投行为代表的美国金融机构金融创新过头,通过金融杠杆将风险几十倍放大,以致酿成无法收拾的局面;其三是美联储等金融监管当局未能很好地担负起“守夜人”(或看门狗,watchdog)的职责。不过,对于危机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却一直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

微观层面的传导路径

一是近期各国股市的联动效应。在过去三周时间里,全球股市被迫跟着美国股市一道玩起了惊险的过山车游戏。仅在10月初的“黑色一周”,全球股市市值平均蒸发25%左右,由此导致的“负财富效应”是惊人的,不仅使企业和投资者出现真实损失,而且对投资和消费信心产生巨大冲击。受恐慌心理驱使,大量的套现行为进一步搅乱了全球金融市场;而买入美元避险,则使流动性黑洞不断扩大。

二是所谓的资产平衡表效应。由于次级债券及其衍生品价格一落千丈,或开发这些衍生品的美国投行倒闭,持有这些债券和产品的国外金融机构出现大量坏账,市场评级被不断下调,股价和债券价格也随之急跌,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最后企业净值所剩无几,若无外部资金注入,命运岌岌可危。例如,截至8月末,欧洲银行共提取次贷相关减计和损失2273亿美元,约占全球金融机构减计总额的一半。此外,作为卖方的美国投行倒下后,还可能通过信用违约掉期(CDS)这根绞索,将买方投保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一起拉下水。

第三,金融机构融资成本上升。目前,在全球投资者厌恶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通过债券、股票发行或票据贴现等进行融资已变得极为艰难,特别是金融机构债券,已是乏人问津,这对于习惯了发新债还旧债的金融机构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目前,欧洲最大的30家金融机构在未来15个月内将有1万亿美元的债务到期,正面临严重的再融资风险。

第四,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危机首先来自于欧美国家进口需求的放缓,而非银行体系的崩溃。如果说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是美国的危机传导模式,那么由于实体经济不景气拖垮本国金融部门,则很可能是新兴市场国家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此外,一些国家由于经常帐户逆差上升,本币存在贬值压力,还可能导致外汇市场剧烈波动和外资出逃,从而诱发货币危机。

尽管搞清楚微观层面的传导路径很重要,但若只着眼于局部分析,则难免过于碎片化,缺乏一个清晰连贯的逻辑脉络。为此,还需进一步从宏观层面和历史纵深来考察。

全球美元本位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经济史上,许多学者将1930年代大萧条与当时各国普遍实行的金本位制度联系在一起。一般而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紧缩会给经济造成持久性破坏。例如,它通过提高名义债务的价值,使借贷人陷入无力还款的境地,并使银行坏帐迅速累积;通过提高实际工资,降低劳动力需求;通过提高利率,减少支出。而30年代的通货紧缩由于与国际金本位制度相结合,更大大增强了货币冲击的威力。通货紧缩从美国和法国开始,通过国际货币体系迅速传播到全世界。而事后也证明,一些率先放弃金本位的国家,最后较早走出了衰退,实现了经济复苏。原因在于,摆脱金本位后,一国可以更自由地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通货紧缩来一个釜底抽薪。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大都把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因而本地区实际上存在一个“东亚美元本位”,这是东亚国家长期严重依赖对美出口的结果。研究表明,一些国家对美元的不恰当钉住是酿成危机的重要根源:如果能事先引入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通过货币的适度贬值,或许可能避免这次货币危机。

回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话题上来,笔者同样认为,“全球美元本位”在其中扮演了主要传播者的角色。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美元事实上仍保持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首先,尽管面临来自欧元、日元的挑战,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仍然占据65%左右的比重;其次,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美元仍是主要计价和交易货币;最后,在全球借贷市场上,美元也一直是最易被接受的币种。

当众多美国金融机构陷入危机后,由于国内市场上出现信贷短缺,不得不从全球大量抽回美元,这一方面加剧了全球流动性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极大地推高了美元借贷成本,最明显的就是9月16日,伦敦银行间美元隔夜拆借利率翻了一倍,飙升至6.44%,而在美国国内市场上,隔夜拆借利率更是一度高达10%,为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的五倍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特别是外债负担较重的国家,如冰岛和巴基斯坦等,无法继续借入资金以应付即将到期的短期债务,因而不幸落入危机的魔掌。

三种本位制的危机传导机制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它们都是以一种近乎僵化的方式将全球经济捆绑在一起。一旦危机来临,许多国家都将无法幸免。金本位虽然回不去了,但如果美元霸权地位今后不发生根本改变,类似危机仍随时可能上演。

从中国角度看,我们需要一个更灵活的货币篮,一个由非单一货币主导的国际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概而言之,就是要实现国际货币的多极化,其中自然也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目标。

证券时报,2008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