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大币圈朋友提供币圈基础入门专业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分析> 正文

股票超额收益分析(贵州茅台股票收益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7-13:34:00 来源:卫信股票网 股票分析

超额收益的定义是什么?

超额收益是指企业净收益减去有形净资产利润额(正常收益)后的数额.其商誉价值总额=收益总额-有形净资产*正常平均收益率,超额收益是指拥有商誉的企业高于同行业中那些面临相同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类似企业的收益。

股票超额收益分析

什么是企业的超额收益?

简单来说,超额收益是指企业收益超出平均收益的部分。一般由企业的无形资产(商誉等)来获得的。如何评估企业的超额收益: 首先确定企业所处行业的正常收益率,可用行业平均收益率来代表正常收益率,并根据企业资产总额计算出正常收益。其次,根据企业过去3~5年的盈利情况,计算出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的盈利水平减去正常收益即为其超额收益。 年超额收益=企每年收益一企业有形资产评估值×社会平均资产收益率。

如何分析财务指标选股的超额收益

基于财务指标选股的超额收益较明显

策略指数不仅需要具备稳健的Alpha,而且需要成分股的规模适中,使得调整流动性充足,并避免单只股票的配置比例受限,因此,50只成分股也许是个合适的规模,相关指数表现的稳健性会强于30只的组合,因此,我们运用上述分析方法构建了“非金融策略50指数”。

以2002-2007年年报数据来看,销售毛利率、息税前利润/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经营活动净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总资产周转率等六大财务指标与二级市场的业绩关联性最强,单指标选股能力居前,这六大指标与30只规模偏好的指标非常近似。根据历史回溯的较优权重显示,盈利能力指标仍然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其次是营运能力指标,经营能力指标的权重相对最小(附图)。每年平均配置50只成分股,“非金融策略50指数”的回溯业绩与沪深300指数相比,超额收益较明显。

财务指标可用于股票池筛选和策略指数设计

基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对于30只规模的股票组合,盈利能力指标较为重要。不过,财务指标的选股能力对股票组合规模敏感,在不同的股票规模要求下,财务指标的选股效率会有差异,例如销售毛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甄选小规模优质股票能力较强,而对大规模股票则能力较弱,对于100只股票组合最有效的几个财务指标与适合30只股票组合的大相径庭。

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务指标间的强强联合能产生更强大的选股能力,对于30只规模的股票组合需着重配置销售毛利、息税前利润/营业总收入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三个指标,主要强调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

财务指标选股能力指标可用于股票池筛选,财务指标选股能力的研究结论也有助于设计相应的策略指数,利用既定规模下选股能力较强的财务指标组合构建基本面策略指数,我们回溯的“非金融策略50指数”主要强调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经营能力,其回溯业绩显著优于沪深300指数。五大财务指标选股票:

第一: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

市盈率是估计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20~30之间是正常的,过小说明股价低,风险小,值得购买;过大则说明股价高、风险大,购买时应谨慎。

第二: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重点反映股东权益的含金量,它是公司历年经营成果的长期累积。是一个存量指标。无论公司成立时间有多长,也不管公司上市有多久,只要净资产是不断增加的,尤其是每股净资产是不断提升的,则表明公司正处在不断成长之中。相反,如果公司每股净资产不断下降,则公司前景就不妙。因此,每股净资产数值越高越好。一般而言,每股净资产高于2元,可视为正常水平或一般水平。

第三:市净率

市净率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也是股票投资分析中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投资者来说,按照市净率选股标准,市净率越低的股票,其风险系数越少一些。而在熊市中,市净率更成为投资者们较为青睐的选股指标之一,原因就在于市净率能够体现股价的安全边际。

第四:每股未分配利润

每股未分配利润,是指公司历年经营积累下来的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它是公司未来可扩大再生产或是可分配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每股净资产一样,它也是一个存量指标。每股未分配利润应该是一个适度的值,并非越高越好。未分配利润长期积累而不分配,肯定是会贬值的。由于每股未分配利润反映的是公司历年的盈余或亏损的总积累,因此,它尤其更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历年滚存的账面亏损。

第五:现金流指标

股票投资中参考较多的现金流指标主要是自由现金流和经营现金流。自由现金流表示的是公司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经营现金流则反映了主营业务的现金收支状况。经济不景气时,现金流充裕的公司进行并购扩张等能力较强,抗风险系数也较高。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经验与技巧,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防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里面的牛人去操作,这样要稳妥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股票超额收益分析

超额利润案例有哪些

1、利用公有资源经营--比如政府的一些特权--看看地方政府卖地特权带来的回报;

2、制度性垄断经营公有资源--看看石油和电信行业的垄断经营--绝对寡头垄断;

3、规模性垄断--投资规模的增加使其他投资者进入的门槛增高--看看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价行为;

4、多寡头垄断--几家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在市场上形成联盟操纵价格--看看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价格;

5、高技术垄断--比如微软、苹果和其他一些企业(美国军工和欧美及日本制造的产品);

6、智慧黑箱--比如大多数散户在股票市场上的亏损是因为只有少数人懂得股票投资;

7、信息不对称--比如你在签订合同前可能上当,或者你不知道上市企业内幕;

主要由于市场失灵,不能完全竞争,都可以导致超额利润,特别是政府方面--这个组织的超额利润。从某种角度上他应该类似物业公司管理主人的财产,但这种管理费用的价格确是由他们通过税费形式任意定价。我们无法选择--这是最大的超额利润!米勒在投资戴尔的时候,大约获得了30倍以上的利润。这部分利润是如何构成的呢?当他购买戴尔的同时,这个公司的pe水平大约只在6左右,而在他出售的时候,戴尔的pe水平大约在50-70之间。因此,我们拆借它的收益可以看到:他获得其中10-13倍得利润是和市场的定位预期有关。而其中大约2-3倍的收益是和戴尔公司的业绩成长有关。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很直观的论证,市场的超额利润往往会和一个公司的定位变化有很直接的关联。对于这个问题,米勒是如何回答的呢? 通常来说,那些被认为是要脱颖而出、有着强烈竞争优势的公司是非常棒的公司。但他们不会进入我们的投资组合,因为它们不符合我们的估价标准,所以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结果,我们失去了很多优秀的公司。他们后来被证明是价值低估了。微软和查尔斯·斯科韦伯是最典型的案例。他们看上去属于永远挺贵的股票。所以我们从没有抓住机会进行深入分析。如果你在思考,你仅有的通过拥有某个特别的公司得到超额回报的途径就是:市场对它的价值评估不正确。如果市场正确的为他定了价格,你只会赢得市场的回报水平。或者附属公司的回报水平。无论哪个都是比较低的。为了使你能够在一个延长的时间内得到超额的回报。市场必须对一个特别的企业的前景彻底错了。当增长型投资者表现比较出色的时候,是因为公司的成长快于、长于人们认为的。对于大多数价值投资人来说:一个公司被市场低估是因为市场对某些负面事件的反应过渡,或者在权衡估价这个问题上过于悲观。 ——比尔·米勒 看到这段文字,我们或许可以很好的拆借出戴尔这个公司的超额利润来源了。一部分属于在价值投资范畴内的对公司定位的偏差;另一部分属于对成长投资范畴内的对成长速度和持续时间的估计不足。以上两者的修复反应都直接带动了后来市场对这个公司的过高预期。 2006年的市场,很多投资人都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成绩。但具体而言,很多投资收益中的相当部分与市场对某些上市公司的心理预期变化有关。例如:在05年前后,大量的公司成长性可以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pe水平也就定位在10左右。因此,这些公司现在获得了大约3-5倍的收益,其中只有30%-50%和市场的业绩变化有关,另外的部分主要和市场的定位变化有关。 如果可以把获得超额收益最好投资途径看作一个被市场负面预期的公司焕发出足够的成长性引导市场演变成过于乐观的预期的场景,那市场中最坏的操作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过高对某些公司作定位,同时这些公司在未来的成长性远远低于市场在乐观状态下不理性预期的场景。历史中很多著名的案例都是如此的。例如:美国市场中70年代的漂亮50公司的整体崩溃。同样,我们市场中在2001年前后也有一些好公司的定位过高以至于吞噬了未来数年的成长的案例。例如:民生银行在上市初期,被定位在接近100pe的水平。因此,这个公司在未来5年中出现了年均60%的成长,公司的业绩出现了10倍的增加,但股价依然处于历史的高点下方,直到2005年后,市场纠正了这个错误的定位预期,该公司的股价才在06年出现了200%以上的利润,要知道该公司在06年成长性只有40%左右,因此,大量的利润来源是市场对这个公司的定位预期改变。 价值和成长永远是投资的一体两面。市场中获得超额利润最好的途径是在市场普遍悲观的同时,价值投资人可以在极其便宜的条件下买入该公司,并持有到该公司被市场乐观预期的场景中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