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级市场股票二级市场二级市场?
二级市场指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证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这种市场内公开交易的都是二级市场,常说的股票都是二级市场上的。
什么是二级市场股票二级市场二级市场?
二级市场指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证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这种市场内公开交易的都是二级市场,常说的股票都是二级市场上的。
1医药没有受到政策影响的个股 2有哪些上市公司是稳增长的 3在弱市之中应该怎样找到好的股票了,求解?帮助
送给每一位在产业中拼搏的企业: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过去二十年,中国医药市场低基数、高成长、粗放式发展:1990-2011 年中国卫生费用复合增长率17.6%,略高于名义GDP 复合增速16.6%,实现了低基数上的持续快速增长。从供给端看,企业粗放式发展,内资药企收入占比73%,国产仿制药发展到极致,低质高价仿制药成为产 业链灰色地带的受益者,多数企业低层次竞争,没有创新,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即便如此,仍成长出一批有远见的药企,化学药中的恒瑞医药,中药里的云南白 药、康美药业、东阿阿胶和天士力都是医药板块过去十年涨幅居前十的股票。
当前发展模式积累了深层次矛盾:医药产品患者认知壁垒高、医疗服务定价过低和支付方监管缺位,医院运行成为一个黑箱,医药产业链形成了一条灰色 利益链,导致上游制造业无法集中;渠道分销商无法以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参与竞争,无法集中;医生定价过低,医患矛盾急剧上升,挫伤了医生从业前景;医院依 赖药品、器
械和耗材盈利,医保资金难以长期维系。
大变革的帷幕正在徐徐拉开:变革的核心是医院市场化,打破医院运行黑箱,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还医生自由之身、探索医药分开,以真正切断和上游渠 道的利益链;以此同时,行业监管多管齐下,围绕生产方的质量和环保、渠道方的药品差价管理正在推进中,支付方的市场化运营也在探索中,大变革已是大势所 趋。
大转型势在必行:在这场变革中,企业必须顺势而为,谋求转型。生产企业将从无序竞争走向创新+差异化,或低成本+规模化。渠道方面,底价代理模 式必须转型,底价代理商或向上游延伸进入制造业;或转型为专业销售商;或彻底退出行业;医药流通商在变革中从价差盈利模式转向服务盈利模式。医院从"以药 养医"、"以械养医"转型为"以医养医"。医保从后付费转向预付费,从按项目付费转向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转型将会带来更加持续和丰富的投资机会,流 通行业加速集中;制药企业差异化经营;医院门诊药房剥离,零售药房取而代之;单体医院走向医院管理集团;随着时间推移,电子商务、集中采购、健康保险和第 三方检测等服务
组织将获得蓬勃发展。
下一个十年,最具投资潜力的行业:未来十年,中国医保从"广覆盖"走向"高保障";中国人口加速老龄化,但因为尚在老龄化初期,卫生费用支出压 力不会很大;在这场大变革和大转型中,医院端的诱导消费转向刚性消费。我们预计未来十年卫生费用复合增速13.6%,药品市场复合增速13.5%,高于名 义GDP 复合增速10.3%,医药板块相对市场溢价将维持;由于未来十年是资源加速向大企业集中的十年,优势企业相对过去十年不会减速,其相对板块溢价也将维持。 回顾美国和日本市场,卫生保健是市场涨幅第一和第二的行业,其后得益于制药业增速长期高于其他制造业,美国卫生保健在两个阶段获得了超额收 益,1981-1991 年卫生保健指数大幅跑赢
市场,制药个股均大幅上涨,1994-2002 年卫生保健指数小幅跑赢市场,医药个股分化,表现出强者恒强特征,而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作为新型业务生力军带动小公司股价上涨;日本卫生保健在 1975-1986 年和1990-1998年获得超额收益,体现在强者恒强。反观A 股市场,2009 年医药板块才开始跑赢市场,我们认为医药板块的上涨之旅还会持续很长,第一个五年,大变革和大转型,医药消费模式渐进变化中,大企业冒头,小企业仍有跟风 机会;第二个五年,分化急剧加速,盈利模式彻底改变,投资机会将集中在强者恒强或新型业务模式。
最有投资机会的领域:医药流通行业:十年的行业,5-6 年内先看流通环节控价带来的分销集中,我们预计有3-5 倍成长空间;第5-10 年再看医药分开给零售药房带来的机会。处方药:创新将是大机会,仿制仍有空间。
药用消费品:不受医保限制,能获得显著增长。而小企业的机会:将会集中在中高端医疗器械,其进口替代处于药品90 年代初;同时独辟蹊径,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进行盈利模式创新的小企业,也有望获得成长。
投资策略:大变革和大转型背景下的大机会。在这场变革和转型中,我们该买什么?我们当然应该买市场空间、买定价能力、买中国特色。中国市场已经 诞生了很大的单产品,2011 年诺和诺德胰岛素销售规模超过60 亿人民币,那么未来的市场空间在哪里?药用消费品、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精神类、麻醉类等等。我们的定价能力在哪里?品牌产品和专利药。中国特色又是 哪些?中医药在未病、在消费有巨大成长空间;中国原料药的优势会持续,其制剂走向国际市场,在全球制药产业链不可分割的地位,同样具有投资机会,只是需要 我们更好地去把握其业务波动规律。
投资组合:中长期标的
强者恒强:市值过千亿,有市场空间、有定价能力
创新:恒瑞医药,从仿制到仿创再到创新,在肿瘤领域继续锻造优势
创新:天士力,心脑血管领域的独家品种
药用消费品:云南白药,中国特色的日化
药用消费品:康美药业,发挥中药材在未病领域的优势
药用消费品:东阿阿胶,中国特色的保健品
医药流通:国药控股(A 股就是国药股份),在中国药品分销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第二梯队的领军企业将从这些公司中产生
处方药:海正药业、人福医药、华东医药
药用消费品:广州药业、同仁堂、片仔癀为代表的传统中药企业,但要做大,企业还需进一步改变机制;华润三九、江中药业、仁和药业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
医药流通:上海医药、九州通,前者是解决管理问题,后者是要不断抓住产业变革的机会。
医疗器械:鱼跃医疗,期待公司管理上台阶。
投资组合:下半年渐进投资
短期买入:康美药业、东富龙、国药一致、仁和药业、华润三九,估值偏低
股价回落,就应增配:恒瑞医药、天士力、云南白药、国药股份、人福医药、华海药业
下半年战略性买入:东阿阿胶、海正药业、江中药业,明年投资机会很大
大型普药企业仍会有阶段性投资机会:华润双鹤、科伦药业。一般情况下,我会把我所知道的倾囊相授,但你用不用得上是你的事情了。
1、医药没受影响的个股,通常是有行业优势,特别是某种优势垄断的,就是他有,其他公司没有的东西。例如某种药,是他的专利,而其他公司没有。如果该药是医治大病的良方,那股价不会理会大盘调整
2、稳增长的公司同样是有用垄断、独有的资源、技术、专利等等的,而且公司处于上升期。
3、上面两点是基本面,一般我不看。因为A股没有投资价值,如果按照投资价值做,根本无法盈利。我只看量!有量就来钱。前提是沪市单边要超过600亿。然后找龙头板块,某段时间的题材板块。例如前期的文化传媒板块,然后再找龙头股,例如乐视网、中文传媒和中视传媒。然后等回调介入。
我对A股理解就是强势股回调介入,简单而行之有效。但目前大盘太弱,基本没有参与价值一、医药没有受到政策影响的个股:中药制造就不会受到政策的影响,即使受到影响也是正面的影响。因为中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有哪些上市公司是稳增长的:这样的公司还是很多的,但不可能在此一一说明。建议重点关注医药行业、商业连锁(饮食连锁)、食品行业、饮料行业、金融业等。
三、在弱市之中应该怎样找到好的股票了:股票只是公司的一个缩影,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弱市中如何选择优秀的公司股票。这个问题回答起来需要长篇大论才能说明白,我只能将股神巴菲特的选股标准告诉你,你自己选择了。1、必须是消费垄断企业;2、公司产品简单、易懂、前景看好;3、有稳定的经营历史;4、管理层理性、忠诚,以股东的利益为先;5、财务稳健,自由现金流量充裕;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7、资本支出少,成本控制能力较强;8、价格偏低于公司价值。
四、选择优秀公司的方法需要系统学习,股票操作绝对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妄想通过蜻蜓点水式的咨询就能掌握股票赢利的方法,说句不好听的话,那是白日做梦。看好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同仁堂,广州药业一、医药没有受到政策影响的个股:中药制造就不会受到政策的影响,即使受到影响也是正面的影响。因为中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有哪些上市公司是稳增长的:这样的公司还是很多的,但不可能在此一一说明。建议重点关注医药行业、商业连锁(饮食连锁)、食品行业、饮料行业、金融业等。康美药业
求同仁堂股票分析报告
一季度业绩超过预期:
201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1.47亿元,同比增长38.2%;实现净利润9,928万元(EPS0.19)元,同比增长23.4%,发展超过我们的预期。
加大销售力度,主营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8%,创2003年以来单季度同比增速最高水平,收入环比增长51%。主要品种整体增速超过20%,其中六位地黄丸、感冒清热胶囊、牛黄解毒片增长较快。
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内部销售结构调整效果初显,一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4.3pp至45.4%,较2009年全年提升2.7pp。
报告期内应收票项目有所增加,存货下降1.34亿元,应付款项有所增加,经营现金流同比增加32%至2.8亿元,经营质量保持了一贯的高品质。
加大销售力度后,销售费用上升89%至2.6亿元,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6.1pp至22.8%,导致营业利润率同比下降1.7pp。
发展趋势:
公司品牌基础雄厚,同时具备丰富的产品资源,有42个品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将受益于医保覆盖增加带来的需求增长。品牌价值受制于体制弊端一直未能充分发挥,公司为此进行了长期渐进式改革。一季度营销推动带来的向好变化体现了内在潜力,未来上升空间取决于体制方面的改革力度,可作积极关注。
盈利预测调整:
我们维持业绩预期,2010、2011年每股经营性收益分别为0.65和0.78元。
估值与建议:
目前股价对应2010年和2011年动态市盈率41x、34x,公司渠道和品种具备一定优势,营销改革带来积极变化,维持“审慎推荐”。
报告标题:同仁堂(600085)一季度净利润超预期,关注集团资产整合2010-04-27 09:25:34
一季度净利润超预期:2010 年一季度公司收入11.47 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9928 万元,同比增长23%,每股收益0.19 元,超过我们0.17 元的预期。净利润增长超预期有2 个原因:①2009 年第四季度公司控制发货,一季度公司采取有效促销措施,加大促销力度,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8%;②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提高。
综合毛利率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非常好: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提高4.3 个百分点,主要是公司高毛利率产品收入增长较快,公司生产成本控制较好。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提高5.9 个百分点,主要是公司加大了促销力度,增加了销售费用投入,导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9%。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7 天,存货周转天数247 天,周转均同比加快。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0.54 元,远高于每股收益,主要是存货较期初减少,应付账款较较期初增加,说明公司一季度经营质量非常好。
关注同仁堂资产整合:我们认为同仁堂集团层面整合是大势所趋,同仁堂集团最好的资产健康药业,目前门店500-600 家,门店数量扩张很快,未来单店规模稳步上升,2009 年收入规模超过30 亿元,净利润超过3 亿元。
维持增持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10-2012 年每股收益0.62 元、0.71 元、0.82元,同比分别增长13%、14%、15%,对应的预测市盈率分别为43 倍、37 倍、32 倍。公司坚持稳健经营,考虑到同仁堂集团资产整合,公司市值有扩大的空间,我们维持“增持”评级。同仁堂股份母公司和同仁堂科技子公司分季度收入和EBIT指标2008年中期仍呈现同向的变动趋势。就销售收入而言,子公司经历了赶超母公司的过程,目前母公司又呈现再度领先的状况。第二季度母公司的EBIT已明显高于子公司。交替领先现象的背后和国内药品营销环境的起落密切相关,目前子公司拳头品种相对贡献较大,而母公司治疗型品种较多。预测母公司更受益于社区医疗和农村基础医疗网络的恢复性建设。
整合方能凸显品牌价值。
目前同仁堂A股和同仁堂科技的市盈率分别为29倍和9.4倍,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9%和13.38%,市值目前分别为68亿元和15.9亿港币。同仁堂母公司和科技子公司共享国药第一品牌,在管理、技术、营销等诸多环节也多有交叉,估值的差异反映了国内投资者对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高度认可。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增加投资者财产性收入的时代背景下,同仁堂需要在资本运作和管理增效上采用积极手段,释放公司的产业潜能。股市低迷也会给产业投资者带来整合同仁堂系公司的时间之窗和低成本筹码,有利于提升A股的公司价值。
上实医药整合方案值得借鉴。
同仁堂科技与上实医药均与2000年前后登陆香港创业板,香港市场估值水平低是上实集团私有化上实医药的主要原因。上实集团2003年5月提出的私有化方案每股作价2.15港币,较市价溢价20.79%。该时点p/b为1.6倍,p/e为 15.25倍,总市值约为13.33亿,其中上实控股持有65.96%。2000年后全球股市的大调整使其交易价格私有化前徘徊在10-13倍左右,不利于上实控股打造医药行业资本平台的构想,最终弃守港股的平台。我们认为同仁堂品牌下资产的完整性对于集团费用管理和同仁堂品牌的国际化都十分重要,A股、H股估值的趋同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整合目标的早日实现
- 上一篇: 约翰逊户外的股票分析
- 下一篇: 小草莓股票价值分析(中国医药股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