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大币圈朋友提供币圈基础入门专业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分析> 正文

2015股票宏观经济分析(格力电器股票宏观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4-21:44:00 来源:卫信股票网 股票分析

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财政政策的种类与经济效应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包括: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减少国债发行,增加财政补贴;分析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影响应注意的问题。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及其作用;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货币政策的运作;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包括:利率,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015股票宏观经济分析

企源科技股票宏观经济分析是怎样的?

??宏观经济是各个体经济的总和,因而企业的投资价值必然在宏观经济的总体中综合反映出来,所以,宏观经济分析是判断整个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关键。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证券市场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或挤出泡沫,或促进经济增长,这些政策直接作用于企业,从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企业效益,并进一步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经济不好,为什么股市还涨?2015年形势会如何?

2015股票宏观经济分析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有哪些

2015宏观政策内涵将有重大调整

大公报:2015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政策基调会否延续,会有哪些创新变化以适应“新常态”?您如何评价2014年“定向宽松”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的收效,货币政策“戏份”在2015年是否会加大?

陈雨露:2015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基调虽然将延续2014年的基本基调,但内涵将发生重大的调整。

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将延续稳健货币政策的表述,但内涵将发生以下调整:一是货币政策将在“微刺激”常态化的作用下采取相对宽松的取向,以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二是与“稳健定位、积极操作”的货币政策相匹配的是“强监管”“金融改革”;三是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利率的预期管理,加大利率调控的政策效果;四是进一步采取“定向宽松”政策,强化货币向实体经济的渗透。

对于财政政策而言,将继续延续积极财政政策,但积极的方式将作出调整:一是总体财政赤字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赤字率可能提高到2.5%左右;二是通过全面推行“营改增”,使结构性减税得到全面实施;三是在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进程中加大对于地方资金的扶持。

金融改革将是2015核心改革之一

大公报:金融改革会否成为2015年重点改革之一,推出整体改革方案,若推出,优先顺序怎样?金融改革怎样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陈雨露:金融改革将是2015年改革的核心之一。从目前所拉开的序幕来看,其顺序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以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2)以资本市场的“股票发行注册制”实施为起点,逐步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并进一步推进资产证券化等“去杠杆”措施;3)以“沪港通”的实施和“自贸区”政策的落实为基础,逐步拉开资本账户开放的改革。4)以城投债的治理为起点,全面建设统一开放的债券市场;5)以地方债的全面发行,进一步丰富中国的国债市场及其无风险的基准利率形成机制。

只要金融改革能够形成良好的金融市场,能够有效的发现风险、分散风险,并对风险定价,那么各种资源就能够有效地流向其投资价值最高的地方。金融也就自然而然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当然,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要有有效的监管体系,能够防止投机化和泡沫化的发展。因为过度投机和经济泡沫化必定带来使金融脱离实体经济。

所以,金融改革的核心依然是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市场化的改革;二是监管体系和安全网体系的构建。

人民币国际化处加速期

大公报: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在投资产品和走向储备货币的道路上都有所突破,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在全球金融中心取得了重大进展。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正向“人民币化”方向发展。您是否同意这个观点?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会怎样?

陈雨露:这种判断有一定的道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无论是GDP占比还是全球经济联系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必定会引起全球化趋势和格局的变化。目前中国正从“贸易全球化时代”向“资本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时代”迈进,这必定要求中国金融必须全球化,货币全球化也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

但是,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一个国家货币国际化的道路是曲折的,往往会随着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往往会因为一些格局性的变化而发生波动。例如19世纪末期的美元、80-90年代的日元以及目前的欧元。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从总体来看处于其起步期和加速期,未来前景很好,但未来也必定会面临众多的起伏和曲折。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中,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交易增长迅速。人民币国际化未来会利用互联网交易加速展开,互联网就是加速机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大有加快之趋势。

“一带一路”用历史情感激活

大公报:2014年,中国在国际和地区舞台积极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下,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有评价说这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您是否同意?您认为中国应秉持何种理念主动参与塑造全球治理新格局和国际政经版图?

陈雨露: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确切。因为中国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都是在“自愿、互助、合作”的新理念下的产物,基础设施银行的份额、使用的方向、资金购买的内涵都与美国马歇尔计划存在很大的差别,没有任何附加的条款和大国绑架的做法。

丝绸之路的形成是历史的客观存在,有其内在逻辑,“一带一路”战略就是用历史情感将其激活。中国在电力、电信、高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技术先进,可向沿线发展中国家纵向传递,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弥补中国对资源的依赖,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共赢。

在目前全球增长乏力、基础设施短缺、互联互通能力分布严重不均衡的时代,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新兴大国应当在“自愿、互助、合作”的原则下,全力推动世界经济弥补上述各类短板,参与全球公共品的提供和治理规则的制定之中。

和平崛起需破“修昔底德困局”

大公报:中国已取得2016年G20主办权。您认为中国在APEC、G20、FTAAP等国际平台上,面临何种机遇和挑战?如何将国禸改革和走向世界更好结合?

陈雨露:世界格局在后危机时代必定发生巨大的重构,这给予中国这个新兴大国和平崛起的机遇。世界需要中国提供全球经济新增长的动力,需要中国在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提供短缺的公共产品,并参与建设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如何克服“修昔底德困局”,即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如何协调与传统核心大国的关系,以形成良性的国际治理新模式;二是如何克服“地缘政治困局”,即如何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如何拉动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形成“共赢”的局面,而不陷入国强必霸的传统困局;三是深度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新格局进程中,如何克服新兴大国“意愿”强于“能力”的困局,以避免使全球化进程超越本国能力可控的范畴,导致扩张中的停滞。

因此,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必须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中国进一步的参与全球化必须与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相一致。要从传统的“以外促内”转向“以内促外”,逐步定位于“内外平衡”.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三大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近似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坏未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本已巨大的失业压力就更大。

第二个难点则涉及对外经济政策,那就是人民币升值既快不得、又慢不得。去年,中国的外贸出口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外贸顺差和国家的外汇储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作为世界第一位汇储备大国,中国面对越来越强的国际压力。人民币不得不缓慢却逐步地走向升值。

第三个宏观政策的难点是,社会收入政策的变化,既左不得、又右不得。29年来,中国贫富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令人无法回避的程度。有消息称,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指数,在中国已超过0.45,有的统计竟指出中国的基尼指数超过0.6。这个速度,不仅高于所有的发达国家,也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任其发展下去,社会走向崩溃只是迟早的事情。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大炮与黄油的矛盾中引入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问题。而目前就我国的形势来看,我更愿意去关注或者说,换一种比喻的研究对象,汽车与住房的问题。

2006宏观经济四大关键词

“项目清理”:遏制投资过快成为重中之重 “投资过快,主要原因在地方政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各地普遍把“十一五”年均经济发展目标定在10%以上,甚至达13%,为此,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扩大投资。同时,新开工项目在土地、环评等环节违规严重。

“加息”:市场手段为经济降温 “宏观调控,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价格机制发挥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易宪容指出,如果不提高资金使用的价格(即利率),“风头”一过,投资还会快速反弹。

土地和房地产:强力闸门巩固调控成效 房地产调控,对百姓而言是稳定房价、提高生活质量,在宏观经济层面,是有效防止关联行业投资过热、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1、能源方面

石油偏低与国际油价接轨

2、房地产

国家的调控只能在一定时期内缓解房价上涨,但不会挡住房价上涨。

3、粮油、医疗、教育等方面

4、人民币方面

人民币会受到来自全世界的压力,中国会真正感受到发展中的动荡。

5、人们的理财观念

银行利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理财观念——钱是要用来投资的,而不只是放银行生息的。

虽然通货膨胀相当严重,但是,所有浮动都不会因为你觉得不应该就真的不动,毕竟,宏观调控是一个整体的经济概念,涉及诸多,不是以小老百姓的意志为转移的。

就像是火焰的问题,我想很多人在学习到火焰的内外三层焰之前,一定觉得是离火焰却近,温度越高,但实际上,只有外焰的温度最高。这就像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经济增长,当然,我们的国家肯定了解这两个概念本质的区别,却为什么始终无法快速拉升技术国力,让中国的经济实现高速的内涵式增长。

关于物价暴涨的问题,有人就工资问题提到工会的作用,并且,极多人不满意本应为人民服务的工会却不知为何很多都站在老板一边了。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有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一年之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数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三大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近似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坏未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本已巨大的失业压力就更大。

第二个难点则涉及对外经济政策,那就是人民币升值既快不得、又慢不得。去年,中国的外贸出口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外贸顺差和国家的外汇储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作为世界第一位汇储备大国,中国面对越来越强的国际压力。人民币不得不缓慢却逐步地走向升值。

第三个宏观政策的难点是,社会收入政策的变化,既左不得、又右不得。29年来,中国贫富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令人无法回避的程度。有消息称,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指数,在中国已超过0.45,有的统计竟指出中国的基尼指数超过0.6。这个速度,不仅高于所有的发达国家,也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任其发展下去,社会走向崩溃只是迟早的事情。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大炮与黄油的矛盾中引入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问题。而目前就我国的形势来看,我更愿意去关注或者说,换一种比喻的研究对象,汽车与住房的问题。

2006宏观经济四大关键词

“项目清理”:遏制投资过快成为重中之重 “投资过快,主要原因在地方政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各地普遍把“十一五”年均经济发展目标定在10%以上,甚至达13%,为此,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扩大投资。同时,新开工项目在土地、环评等环节违规严重。

“加息”:市场手段为经济降温 “宏观调控,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价格机制发挥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易宪容指出,如果不提高资金使用的价格(即利率),“风头”一过,投资还会快速反弹。

土地和房地产:强力闸门巩固调控成效 房地产调控,对百姓而言是稳定房价、提高生活质量,在宏观经济层面,是有效防止关联行业投资过热、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1、能源方面

石油偏低与国际油价接轨

2、房地产

国家的调控只能在一定时期内缓解房价上涨,但不会挡住房价上涨。

3、粮油、医疗、教育等方面

4、人民币方面

人民币会受到来自全世界的压力,中国会真正感受到发展中的动荡。

5、人们的理财观念

银行利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理财观念——钱是要用来投资的,而不只是放银行生息的。

虽然通货膨胀相当严重,但是,所有浮动都不会因为你觉得不应该就真的不动,毕竟,宏观调控是一个整体的经济概念,涉及诸多,不是以小老百姓的意志为转移的。

就像是火焰的问题,我想很多人在学习到火焰的内外三层焰之前,一定觉得是离火焰却近,温度越高,但实际上,只有外焰的温度最高。这就像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经济增长,当然,我们的国家肯定了解这两个概念本质的区别,却为什么始终无法快速拉升技术国力,让中国的经济实现高速的内涵式增长。

关于物价暴涨的问题,有人就工资问题提到工会的作用,并且,极多人不满意本应为人民服务的工会却不知为何很多都站在老板一边了。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有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一年之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数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